为响应省市关于助力“两个先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号召,深化钱塘区校共建工作,推动实现乡村经济、精神文化的共同富裕,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9月30日上午,致公党中国计量大学支部联合致公党钱塘区支部共同开展“聚‘致’话老街 共富迎盛会”专题调研暨“同心同行·共富有我”议政日活动。

致公党省委会委员、中国计量大学支部主委、区政协委员黄丽红,致公党市委会副主委、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蔡善强,致公党市委会委员、致公党钱塘区支部主委、区政协副主席杨帆和两个支部的骨干党员及相关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调研阶段,头蓬社区的陈秋平书记介绍老街建设改造整体情况。老街于乾隆42年始存于世,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曾经商铺林立、繁华似锦,一度被誉为“小上海”。2017年以来,义蓬街道先后投入近1亿元,改造危旧房2.7万余方,拆除各类违建1万余方,提升主要道路1550米,街区面貌焕然一新。但规划与定位不清、产业与人气不足、保护与开发不强、文化与乡愁不浓等方面问题也制约了老街进一步发展。

议政交流环节,黄丽红老师首先介绍了此次活动背景,今年6月,钱塘区的区校统战融合发展大会上,两个支部签约了“钱塘未来乡村共育合作项目”,前期针对这个课题也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学校支部党员的团队老师随后以艺术共富为切口,从地域文化挖掘、符号设计、品牌打造等方面,介绍了他们规划设计的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并结合大江东的历史特色,特别是对于头蓬如何提炼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基因,提出了设想。

来自头蓬本土的钱塘支部党员则从老街的风貌塑造和对象定位,快速打响品牌,明确规划到运营的总体思路,借鉴周边成熟开发经验等方面,各抒己见。
杨帆表示,在中共二十大前聚焦高质量推进乡村共富建设很有意义,也是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的具体举措,义蓬老街有着珍贵的文化历史传承,要进一步形成合力,实现区、街、社三级合力;要进一步重视体验,以差异化运营展现江东风貌;要扩大影响,通过品牌打造、数字赋能等手段率先把人气提升起来。接下来,两个支部将联合把此次调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议政成果,为老街建设出谋划策。
蔡善强对此次活动打通从省、市、区再到街道、社区的联动形式给予肯定,对支部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如何开展好参政议政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要转变思维,结合自身兴趣和工作需要开展好议政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要打开视野,主动提出调研需求,到各个层面多走多看多参与,打牢议政基础;要主动学习,快速成长,尽快扛起党派参政议政的担子,为全省全市各项工作推进建言献策。